流入山东的人才我们当然是恨不得举“双手双脚”地欢迎,流出山东的人才却触动着每一个山东人的神经。
因为人才就是经济、就是发展,甚至就是房价。
连续8年的人口净流出,让不缺人的山东成为最大的人口流出省份。然而这一现象在2020年却呈现出不同的走势。2020年这场疫情带来很多不确定性,也挤掉了泡沫,将山东产业底色和比较优势展露无遗,这一点同样展现在留人引人方面。
山东的人才都去哪了?
从2020届市场化驻鲁高校毕业生流出省份看,长三角、京津冀城市群成为主要流向地区,这反映了驻鲁高校毕业生就近流动趋势。
从各省市流向占比可见,北京市吸附能力最强。从城市群角度看,长三角城市群对山东毕业生吸附力更强,已超过京津冀城市群,上述两个城市群对 2020 届市场化驻鲁高校毕业生的吸纳占到外流总量的4成,这体现了2020年人才争夺战已经从城市间进化到城市群间。
省际流动方面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,江苏与山东之间的人才流动明显加快。江苏与山东同为制造业大省,江苏发力点聚焦在集成电路、生物医疗、物联网、高端装备、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集群领域。
所以,山东人才去哪儿了?
去长三角的多了,去上海的少了,答案却在江苏,其间的微妙的确值得玩味。
如今,山东的“机械/设备/重工”这一“铁打”的优势产业在吸引、留住人才,而随着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,京津冀和长三角也成为流入山东人才的重要来源地。
但另一方面,对于强省会战略刚刚起步的山东来说,目前还没有强大的城市群吸附能力,长三角城市群对山东省大学毕业生的吸附力已超过京津冀城市群,邻居省份也在抢夺和蚕食,人才争夺战已进化到城市群间的PK。
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,未来人才争夺战,山东将如何应付?
从区域角度来看,无论是省会经济圈还是山东半岛都市群,无论是什么样的国家战略,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更加有效的分工协作、共建共赢;
从产业角度来看,2020年的人才流动趋势,让我们看到了山东制造业的“比较优势”。高端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将是山东留住高校毕业生、吸引京津冀和长三角溢出人才的两张王牌。
如何瞄准新的发展趋势积极有为,发挥好城市群作为人才争夺的重要载体,在人才引、育、用、留上制订契合山东“比较优势”的人才政策,这对山东提出了新的思考维度。
对于省会济南来说,新的课题则是:学会如何做大哥。
(来源:ET财经观察)